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资讯 > 河南城事 > 正文
焦点观察:3次支教!带病坚持援疆的“南阳最美教师”秦建涛
2022-07-13 16:58:11 来源: 河南商报网
关注河南热线
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姜波 屈连文

秦建涛,男,52岁,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初级中学教师,2018年南阳市“最美教师”获得者。自2016年9月开始,他先后3次踏上支教之路,其中两次支教淅川,目前作为河南援疆教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11中学任教。


【资料图】

援疆期间,秦建涛出现面颊痉挛等症状,但他选择带病坚持工作,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教学中。

建功校园 不辞辛劳护“幼苗”1991年,秦建涛从南阳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,被分配卧龙区安皋镇一所高中任教,学校撤并后,他服从上级安排,到王村乡初级中学任教至今。一路走来,秦建涛把青春岁月留在了三尺讲台上,把汗水挥洒在了育人的校园里,用一片赤诚之心全力抚育孩子们。

1999年深秋,秦建涛正在校园里检修电路,一名学生不慎从教学楼二楼跌至楼下,鲜血直流。秦建涛见状立即跑到这名学生跟前,连声呼唤这名学生的姓名,对其采取急救措施。见学生渐渐有了反应,秦建涛随即背起这名学生快步往医院跑。在挽救学生生命的过程中,秦建涛的衣服被血渍侵染,一套白衬衫被完全染红。学生得救后,其父母为秦建涛买了一件新衬衫,被他婉言拒绝。

为了给学校节省经费,秦建涛自学电工知识,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当起了电工。“建涛平时很低调,不喜欢说话,但是他做事很务实,也很勤恳,他能时时处处为学校着想,为其他同事着想。”一名同事说起秦建涛,话语里满是称赞,“自从他义务充当学校电工以来,学校的电路很少发生故障。”

倾心付出 全力支教育英才2016年,河南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向“两区”(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)支教的号召,秦建涛主动请缨,向学校报了名。当年9月,秦建涛和卧龙区其他12名教师来到淅川县,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。

秦建涛被分配至淅川县一初中分校,教授该校7年级两个班的数学,并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。“当时,这个学校很缺老师,我在原来的学校也只是教一个班,现在教两个班,还兼任班主任,我一时还无法适应这样的节奏。”秦建涛说,为了尽快适应这里的教学环境,他重新整理教学思路,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,一点点地融入到新环境中。

来到新学校,面对新环境,秦建涛没有退缩,也没有畏惧,他下定决心,一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,适时给予学生指导。在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中,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均位居全校前列,秦建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。

转眼到了2017年6月,为期一年的支教即将结束,学生们或是给秦建涛写纸条,或是直接告诉他,希望他能够在下学期接着教他们。当年9月,在其他老师都返回原学校工作时,秦建涛再次主动要求前往淅川支教。“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时,学生们都向我报以热烈的掌声,我当时眼圈就红了。”再次到淅川县一初中分校支教,秦建涛内心十分坚定,“我一定要竭尽全力,把他们教好。”2018年7月,秦建涛结束了两年的支教历程,回到了原学校执教。

真心援疆 不负韶华洒春晖2021年8月,秦建涛看到“万人援疆”计划在招募支教老师,他就再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了名。“我当初很不理解,他为啥要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,非要去外地支教。”秦建涛的妻子说,“我后来才知道,他一直秉持着‘教书育人’的初心,想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播到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,让那里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。”

当年9月,在坐了33个小时的火车后,秦建涛来到了哈密市第十一中学。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没有汉族学生,全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,学生们的汉语基础薄弱。在经过一周的培训后,秦建涛就开始了授课,教授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。“这次教学经历和几年前在淅川县几乎一样,都是教授七年级的数学。”秦建涛说,“唯一不同的是,这次更加困难。”

与之前教过的学生不同,这里的学生较为顽皮好动,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。除此之外,与学生的交流也让秦建涛颇为头疼,他在课堂上用汉语向学生们讲述数学定理和概念时,他们很难听懂。无奈之下,秦建涛只好通过画图来向学生解释相关数学知识。为了走进学生的内心,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,秦建涛轮流与每位学生谈心对话,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,并给予正确的引导。渐渐地,秦建涛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改掉了之前的不良习气,举止文明,谈吐有度,课堂纪律大为改观。

2022年春节过后,秦建涛被同事发现面颊痉挛、脸部肌肉出现不自觉抽搐的症状。虽然极度不适,但他依然坚守支教岗位,没有因此落下一节课,请过一天假。

“如果有可能,我将继续援疆,至少把这一届学生送到高中,他们太需要知识文化了。”6月25日,从哈密回到南阳家中的秦建涛开始到医院做针灸等治疗,同时,开始利用空闲时间通过网络给远在哈密的孩子们辅导暑假作业。

责任编辑:hN_1325
    独家